查看课件:中班数学课件《我会测量》PPT课件
下载地址:https://kj.qulaoshi.com/ppt/4991.html
活动目标:
1、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桌子,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。
2、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,并能简单记录结果。
3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,萌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。
活动准备:
经验准备:已认识长短、高矮等量概念。
物质准备:PPT课件,软尺、绳子、画笔、书本、积木(每组一套)、记录表、彩笔……
活动重难点:
重点:探索用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方法。
难点:理解“测量工具不同,结果数字不同但桌子长度不变”。
活动过程:
(一)开始部分:情景导入
1、问题情境引入(激发兴趣):
教师:“今天小兔子搬新家,想买一张和幼儿园一样的桌子,但它不知道桌子有多长,小朋友们能帮帮它吗?”
出示五种工具(软尺、绳子、书本、积木、画笔):“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量出桌子的长度呢?”
讨论测量方法(引导思考):
教师:“绳子怎么量?书本怎么量?积木呢?”(请个别幼儿示范想法,如“把书一本一本排过去”)。
强调规则:“测量时要一个接一个,不能留空隙哦!”
(二)基本探究部分
1、幼儿自由讨论
分组讨论:“你们组想先用哪种工具测量?怎么量?”
教师巡回指导,鼓励幼儿表达想法(如“我想用积木,因为它不会滚”)。
2、教师小结方法
示范正确测量方法:
首尾相接(如书本一本挨一本)。
拉直绳子(避免弯曲影响结果)。
数清数量(如“用了8块积木”)。
3、幼儿示范操作
邀请2-3名幼儿分别用不同工具测量桌边,其他幼儿观察。
关键提问:“他量的对吗?有没有对齐?数对了吗?”
4、教师总结发现
引导幼儿对比结果:“为什么同样桌子,书本量的是‘5’,积木量的是‘8’?”
初步感知“工具不同,结果数字不同,但桌子实际长度不变”。
5、幼儿与家长分组测量
每组1名家长协助,幼儿轮流用不同工具测量,并填写记录单(如画“√”或写数字)。
教师巡回指导:
纠正方法(如绳子是否拉直)。
鼓励幼儿表达(如“妈妈,我们量的桌子有5本书长!”)。
6、教师小结
汇总各组数据,提问:“哪种工具最方便?哪种工具量的数字最大?为什么?”
渗透科学概念:“工具越大(如书本),量的数字越小;工具越小(如积木),量的数字越大。”
(三)结束部分
1、幼儿分享测量结果
每组1名幼儿展示记录单,说:“我们用积木量,桌子是10块长!”
教师用大表汇总全班数据,对比不同工具的测量结果。
2、游戏“找相同”
教师:“请用软尺量一量,找找哪两张桌子一样长?”(巩固“统一工具更准确”)。
查看课件:中班数学课件《我会测量》PPT课件
下载地址:https://kj.qulaoshi.com/ppt/4991.html
微信公众号搜索【屈老师教案】关注后领取两千张PPT图片素材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