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目标:
1.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,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。
2.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。
活动准备:
大鼓.摇铃.盘
活动重点难点:
1.重点: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,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。
2.难点: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,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。
活动过程:
(一)导入:师生问好
1.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,激发幼儿的兴趣。
师:小朋友,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?(鼓声.铃声)还有什么声音呢?(幼儿讨论)
2.教师出示乐器,进行演奏,幼儿熟悉乐器。
师: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,游戏的名字叫做《大象和小蚊子》。
师:
1.器宝宝来当大象和小蚊子,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?为什么?(幼儿讨论)
2.边摇摇铃边提问:摇铃像谁的声音?
(二)开始部分
1.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,了解基本情节,初步感知游戏。
提问:
(1).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?(幼儿表演)教师用大鼓配合。
(2). 大象打起了瞌睡,谁来了?蚊子是怎么飞的?蚊子看见了什么?它们要干什么了?"本,文来源:屈;老.师教;案网"(我们去叮叮吧)它们怎么叮的?(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)
(3). 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,它是怎么赶的?(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)
(4). 大象生气了,一跺脚,咚!蚊子怎么了?(死了)
2.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--师幼共同表演。
3.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,教师讲述幼儿表演。
(三)结束部分
小朋友表现的真棒,小乐器累了,想回去休息了,我们把他们送回家--整理乐器
活动延伸
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,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和小蚊子。
活动反思:
教学设计:
《大象和小蚊子》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,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,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。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,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,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,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。
幼儿反应:
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,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,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,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,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,想自己能试试。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,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,慢慢进入角色。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,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,积极参入,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。
不足和改进:
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,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,而且数量较少,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。
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,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,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。
微信公众号搜索【屈老师教案】关注后领取两千张PPT图片素材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