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目标:
1、学会有表情 地朗诵儿歌,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意境。
2、了解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。
活动准备:
1、六张月亮圆缺不同的图片。
2、课前请幼儿对月亮进行观察。
活动过程:
一、谜语导入课题。有时落在山腰,又是挂在树梢,有时像面圆镜,有时想把镰刀。(谜底;月亮)
二、谈话活动;“你知道的月亮”。
1、调动幼儿已有经验,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,说一说自己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么样子的。
教师;
(1)你在哪里见过月亮?
(2)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?
(3)将月亮进行分类,按月量的变化进行排序。
三、欣赏儿歌《看月亮》。
1、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。
2、谈话:儿歌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?"屈,老师.教,案,网"你从哪里听出来的?
把你的发现和感受跟周围的同伴说一说。
四、学习儿歌《看月亮》。
1、幼儿看图片有表情的朗诵儿歌。
2、请幼儿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儿歌,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。
4、鼓励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。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儿歌中的内容。
儿歌:
初一一根线,
初二看得见,
初三初四像眉毛,
十五十六圆又圆。
活动反思:
幼儿有好动的特点,如果两手空空地上课,一定会索然无味。因此我结合本课的特点,自制了月相图,能活动的板条,漂亮的课题,圆圆的月亮形的字卡,小猴捞月亮的挂图。每一次在黑板上展示这些教具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,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。
为了让幼儿体会月亮每天都在变的特点,我还设计了可以变化的小月亮,让每一个幼儿都动手来变一变,加深对儿歌的理解,也带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。
微信公众号搜索【屈老师教案】关注后领取两千张PPT图片素材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