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目标:
1、尝试用多种方法,推断盒子里的东西。
2、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活动准备:
略
活动过程:
一、出示盒子,引起探索兴趣。
二、幼儿自由猜测并交流。
1、交待第一次游戏规则:不打开盒子,想办法、猜一猜盒子里可能有什么?
2、幼儿第一次探索,猜测盒子里的东西。
3、幼儿进行交流。师:你用了什么方法?盒子里可能是什么?把你的方法做给大家看看。
4、教师小结:(结合图片)师: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,猜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。
三、观察、比较、进一步推断盒子里的东西。
1、教师出示盒子里可能装的东西:毛巾、橘子、枣子、硬币。
2、请幼儿说说四样东西的不同。
3、交待第二次游戏规则。
(1)每人两只盒子;
(2)把自己身上的小名片贴在两个盒子的上面(教师示范);
(3)不打开盒子;猜出盒子里东西后放到前面桌上东西的前面。
4、幼儿第二次探索,并根据探索结果把盒子放在相应的地方。
5、集体交流:交流猜测方法和结果。
次序一:把毛巾找出来幼儿的两只盒子比较。"出自:屈;老.师"(可能的组合:毛巾-橘子;毛巾-桂圆;毛巾-硬币)。
引导比较:发出声音不同,轻重不同。
老师小结:毛巾放在盒子里,摇动盒子,听上去声音很轻。用手掂,感觉也是轻的。而且不容易滚动起来。
集体检查:毛巾组盒子里是否都是毛巾。
次序二:把橘子找出来。
幼儿的两只盒子比较。(可能的组合:橘子-毛巾;橘子-枣子;橘子-硬币)。
引导比较:重量不一样;声音轻重不一样;滚动不一样;香味不一样。
老师小结:原来,橘子有点重的,听上去声音噗噗噗的;橘子有点圆,容易滚动起来)集体检查:橘子组盒子里是否都是橘子。
次序三:把枣子和硬币找出来。
教师在枣子组和硬币组各选出一只盒子。请幼儿进行比较。
引导发现:摇一摇,声音差别不大。
教师提供工具:法宝--磁铁幼儿操作,进行比较,分出枣子和硬币。
集体检查:找出枣子和硬币。
次序四:再次确定刚才没有确定的盒子。(幼儿自己及同伴帮助)
四、延伸。
教学反思:
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,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。整个活动,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,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,鼓励者,合作者,引导者,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,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。
微信公众号搜索【屈老师教案】关注后领取两千张PPT图片素材库。